摄影入门
Contents
曝光
- 摄影就是用光线绘图,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
- 曝光:胶片、底片、数码时代的CMOS通过光线产生影像的过程
- 曝光不足 & 曝光过度(过曝)
- 曝光正常:亮有细节不过曝,暗有层次不漆黑
- 摄影的第一步是控制曝光
光圈(f)
- 光圈用来控制进光量
- f3.5、f5.6、f8、f11、f16、f22:数值和光圈大小成反比
- 大光圈:景深浅,主体清晰背景模糊
- 小光圈:景深长、主体和背景都很清晰
快门(以秒为单位)
- 用来控制光线进来的时间,时间越长曝光越多
- 高速快门 凝固瞬间
- 低速快门 记录轨迹(必须用三脚架)
感光度ISO
- 底片/胶片/CMOS感光元件 等硬件的感官能力
- ISO越高,感光能力越强,画质越粗糙,噪点越多;反之亦然
- 但是:一张有噪点的照片比一张拍虚了的照片有价值
- 当光圈和快门没有办法时,适当提高ISO增加亮度
重点:光圈、快门、ISO调节优先级:光圈 > 快门 > ISO
- 暗处: 首先增大光圈,如果不够再适当延长快门时间,如果此时光线还是不足,那么再调节ISO,增大感光能力
- 亮处: 首先缩小ISO,降低感光能力,如果还是太亮,就缩短快门时间,如果还是不行,再缩小光圈。
拍摄模式
- 拍摄模式种类:
- M:手动曝光模式
- A(AV):光圈优先模式
- S(TV):快门优先模式
- P:程序自动模式(傻瓜模式)
- 光圈、快门、ISO的组合关系
- 光圈、快门、ISO共同决定了一张影像的曝光
相机镜头
-
定焦 & 变焦
- 定焦镜头:成像质量好,方便性差
- 变焦镜头:成像质量比定焦镜头略差,方便性好
-
焦距: 决定了镜头能看到的范围大小
镜头越短看的范围广,镜头长看的范围窄
- 广角:<24mm,景深大
- 标准:≈55mm
- 中长焦:70-135mm
- 长焦:>135mm,景深浅
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焦距越短,景深越深。
-
对焦模式
- 手动对焦模式(MF):
- 变焦环:伸缩镜头,达到变焦目的
- 对焦环:手动对焦时用
- 自动对焦模式(AF):
- 尼康:AF-S、AF-C、AF-A
- 佳能:ONE SHOT、AI SERVO、AI FOCUS
- 手动对焦模式(MF):
-
对焦点的作用
- 单点对焦:一般用于拍摄静止物体(拍一个花瓶)
- 区域对焦:一般用于拍摄不规则运动的物体(拍一群鸟,一群人)
白平衡
- 白平衡能对光线颜色进行补偿
- AWB: 自动白平衡,类似人的眼睛,在不同光线下相机自动识别定义一个比较合适的白平衡保证拍摄物体尽可能地呈现自身的颜色
- AWB只在一定的色温范围内是准确的
- 预设的几种白平衡可以选择集中预设的白平衡选项
- 用户自定义可以更加的自由(重点!重点!重点!)
- 色温K值越大越冷,反之亦然;白平衡和色温恰好相反。但是很多人是把色温和白平衡弄反了
- 其实我们利用白平衡欺骗相机,你可以设置一个高的色温值,然后相机就会认为此时的画面色温很高,就会往画面中加入暖色调来中和
光
-
光质:
- 直射光(硬光):晴天,明暗反差大
- 散射光(柔光):阴天,明暗反差小
-
光位:
光位就是光源相对于相机和被拍摄物体的位置
- 顺光:光线来自被摄物的正面;立体感差、缺乏明暗变化
- 侧光:光线来自被摄物侧面45-90°;立体感强、富有戏剧性
- 逆光:光线来自被摄物后面;用来塑造轮廓
- 顶光:光线来自被摄物正上方;阴影浓重,用来突出局部
- 底光:光线来自被摄物下方;使用较少,因为很恐怖,多和其他几种混合使用
-
光比:
- 光比是被摄物体主要亮部&暗部受光量的差别
- 可以通过人造灯光进行补光来改变环境光造成的光比
景别
- 远取其势,近取其神
视角
- 视角:景物水平线和相机所处的水平线不尽相同
- 高视角:适合宏大、宽广、遥远的大场面
- 低视角:适合表现主体(人物、建筑)的高大
- 平视角:最接近人眼,很稳,适合平淡的感觉
空间构图 & 平面构图
一定要主次分明
-
透视:
用线条 或 影调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
近暗远亮、近大远小、立体图阴影、道路的走向引导视觉、近深远浅
-
前景:
作用:加强气氛、增强画面空间层次感、均衡画面
-
背景:
作用:突出主体、丰富主体的内涵、
-
平面布局:
平面构图就是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单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重点无非就是:点、线、面
黄金分割点:九宫格的中间四个交点就是黄金分割点(长宽各3等分)
平行线、X交叉线、不规则线条:线条形式美、空间视觉衍生
-
构图方法:
- 构图从观察和模仿开始
- 把经典的构图长记于胸
- 让构图方法自己跳出来
- 打破陈规寻求突破
- 摄影开心就好,不要纠结本末倒置
常见题材的摄影技巧
- 日出/日落:(日出:更蓝一些;日落:更暖一些)
- 拍摄地点:开阔地、地势高处
- 拍摄时间:不同季节、不同地点不同;春秋两季更好
- 如何测光:测中等亮度的位置
- 注意构图:将太阳放在画面的趣味点上,并注意前景的选择和处理;前景选择小树、小草、树枝、礁石等能增强纵深效果。
- 瀑布:(高速快门凝结飞溅水花;慢速快门拍摄雾状水流)
- 合适天气:更长时间按下快门
- 滤镜(减光镜):使得快门可延长
- 低ISO:减少噪点,提高清晰度,适应快门时间延长
- 构图动静结合:静石头 和 雾化动感水流
- 烟花
- 使用小光圈,景深大
- 手动对焦
- 注意按下快门的时机
- 使用三脚架保证稳定记录完美轨迹
- 选择顺风位置:烟花的烟吹走保证画面干净
- 使用湖面倒影 & 城市夜景做衬托,避免画面单调
夜景人像拍摄
- 闪光灯(内置/外置闪光灯)
- 逆光补光
- 夜景补光
- 方法:
- 控制好环境的光线(调整光圈和ISO,快门较快按下)
- 闪光灯打亮主体
夜景风光拍摄
- 时间:晴朗
- 附件:三脚架、快门线、手电筒、遮光板
- 夜景一般要深景深,用小光圈。ISO调小。快门曝光时间较长。
- 光斑怎么拍?浅景深,大光圈,虚焦
滤镜
- 保护镜:防污、防刮、防潮
- UV镜:紫外线滤光镜,提供真实、艳丽画面
- 偏振镜:消除镜面反光,压暗天空表现蓝天白云,同时一定程度减光
- ND中灰密度镜:减光,防止过曝,适合在光照强烈的白天长曝光作品
- 硬边GND中灰渐变镜:压低天空亮度,平衡天空和地面海洋的曝光
- 硬边GND中灰渐变镜:明暗渐变不明显
- RGND反向中灰渐变镜:越靠中间越黑,有效阻挡画面中央的高光物体
- 彩色滤镜:用于改变画面颜色,已被数码时代的强大后期取代
- 冷暖滤镜:矫正白平衡
- 近摄镜:缩短镜头对焦距离,方法被拍摄物体
- 黑白滤镜:黄、绿、橙、红
人像摄影常用方法:
-
顺光和测光使用方法
**顺光:**整个景物均匀受光,没有光影效果,缺乏立体感。例:证件照
**测光:**景物显得层次丰富,立体感强,但拍摄时要控制光比的变化
-
逆光和漫射光使用方法
**逆光:**景物有一道明亮的轮廓线,产生强烈的立体感,一定要注意补光(反光板、外置闪光灯、 内置闪光灯)的问题
**漫射光:**景物周围都有光线照射到,光线比较柔和,景物没有明显的亮度和暗部,反差柔和,适合拍摄集体照。注意和顺光的区别:漫射光一般是在阴天/多云天气形成的,顺光是将更多的光照射正面。
-
人像摄影构图
主要是要注意两个方面:主体的位置,主体在画面中的比例
三种主要构图法:
- 黄金分割点构图法:九宫格
- 中心构图法:拍大头照,人像
- 吊角构图法:将景物放在画面中的某个角落
几种表现形式:
- 虚实对比
- 大小对比
- 远近对比
- 色彩对比
- 剪影表示形式:逆光注重轮廓
外景拍摄中不同拍摄角度的运用
- 平拍: 自然,客观,平等,亲切
- 俯拍: 低矮,身体压缩,额头夸大下巴窄小。自拍的时候一般都是俯拍
- 仰拍: 高大身体修长,腿长身短,高大挺拔
摄影的影调
什么是影调?
线条是一张作品的骨架,而影调是一张作品的血与肉
定义:在不同强弱的光线照射下,被摄物体产生不同的明暗反差
分类:
- 高调: 浅色背景,正光/顺光,光比不大于1:1.5,浅灰色背景将人和背景分离,一般以半身特写居多,背景亮度高于主体1.5倍数
- 低调: 背景服装以深色为主,侧光/逆光,光比大于1:3.5,用轮廓灯让主体与背景分离
- 中间调: 间于上面两个之间